9月30日晚,公司在明秀校区文星楼307室举办了第2期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岗教师、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本期培训课程由公司操奇教授主讲,以“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三步走战略”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式。全体学员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共同聆听操奇教授的精彩授课。
操奇教授从“如何阅读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讲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教育者和研究者,首要任务是走进原典:精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亲近原生态“马克思主义”。阅读就是阅读者发现与认识的过程。阅读者在面对马克思的文本(或其他人的文本)过程中,应当抓住问题生成结构的基本元素“是什么(What)+怎么样(How)+为什么(Why)”。而从整体来看,阅读和思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方法和要义有:(一)从头读起——老老实实地读,一本一本地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二级学科的经典著作;原原本本地读,读二级学科的原文经典著作。(二)链接式阅读——读马克思批判过的书、读马克思读过的书、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层结构”和“总问题”来读。(三)读写结合,以写促读,读写互融——跟着时代答问题,写时代论文;跟着导师做课题,写命题论文;跟着兴趣做论题,写学术论文。
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同时,还有一个学习与思考的不二法门,即走近前沿:精读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接触新生态“马克思主义”,以及走向现实:阅读社会问题,开显将生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研究者要想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领域开辟新境界,应当(一)追踪近年来新发现、新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原典的研究文本;(二)理解和把握中马与外马的当代经典作家和文本,尤其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三)动态关注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学术网站。马克思主义还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和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这就决定着研究者还须走向现实,阅读和回答社会问题,包括立足中国道路的“总问题”以及立足人类现实的问题。操奇教授认为,如何将社会问题转化为科学研究的问题,则贵在得法。问题的科学化需要经历一个主体化的演变过程:问题(problem)——主题(subject,一般包括若干topic)——课题或话题(topic/project)——选题(selected topic)——主旨(theme)和论题或题目(title)的具体化、个体化、生命化等。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问题是研究者在大量地、频繁地讨论社会现象过程中发现的某个值得“追究”和“设计”的“关键问题”。
培训临近尾声时,操奇教授用卡尔·马克思的话语“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作为本期培训结束语勉励全体参训教师。至此,公司第2期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岗教师、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