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年版)》修订说明和教学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修订;教学建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修订工作的要求和部署,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编写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年版)》的修订工作。


本次修订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和中央最新精神

1.导论

导论部分为全书导入,着眼于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让员工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后续各章的深入学习打下思想基础。本次修订中,导论部分有较多改动和补充,力求比原来更为完善。

第一,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中,增加“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的表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是学习本门课程首先遇到和需要解释的问题,也是本书的起点。2018年版教材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定义,本次修订再增加关于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这一表述,使马克思主义定义更加完善:“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该定义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句是第一个层次,从总体上讲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创始人和后继者),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性质(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至第四句是第二个层次,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什么的学说,其中又从世界、社会、人这三个层面上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新增加的一-句是第三个层次,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第四个层次是讲马克思主义的作用即“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在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中增加“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一句,不仅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的合理限定,它告诉员工:本书所讲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泛指一类文化现象,而是特指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特别 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中国)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并不是任何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或具有马克思主义色彩的思想理论,比如一些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都能进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范围。第二,在列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中,补充“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和“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本教材需要预先加以解释的问题。导论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三个方面来概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中在基本观点部分,2018年版教材列举了17个基本观点。本次修订根据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关于“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1](P21)和“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1](P22)的重要论述以及其他相关论述,又增列了.上述两个基本观点,形成了由19个基本观点构成的系统。

第三,对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的概括和阐述作出调整,使教材表述与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概括保持完全一致。2018年版教材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概括为“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五个特征,这种表述与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表述略有差异。讲话从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特征作了概括论述:“马克思主义 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1](P7)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1](P8)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1](P9)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1](P9)从上述论述中可以得到马克思主义的四个鲜明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这四个方面层次清晰、逻辑严整,是一个有机整体,因而是一种更为完善的表述。本次修订采用了这一表述。

新的表述并没有简单地取消原有的“革命性”这一特征,事实.上也是不能取消的。因为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都重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特别是习近平多次强调“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其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更加重视。但由于“革命性”这一表述具有相当的综合性,并与其他几个特征形成交叉关系,因而不宜简单地与其他几个特征并列在一起,而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总结性表述。基于这样的考虑,本版教材在讲完马克思主义四个鲜明特征之后,增加一段总结性表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并简要论述了“革命性”与其他几个特征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其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集中地体现为革命性。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这样一来,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的逻辑顺序更加清晰,同时也将“革命性”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部分,第四个鲜明特征应该表述为“发展性”还是“开放性”?从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的表述看,并没有从中择一,而是同时保持了“发展”和“开放”两种表述,因而为我们留下了一个表述上的选择题。从总体上讲,这两个概念意思相近,用哪一个都是可以的,两个都保留(“发展开放性”)也是可以的,而且事实上人们以往也曾这样使用。出于教材表述的简明性和整体性要求,需要在二者中选择其一,以便于员工掌握。从日常用语的情况看,“开放性”似乎更通行些,也更顺口。但考察到“开 放性”表述较为泛化,并不能直接表达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这一突出特征,也考察到“发展性”其实是“开放性”中最本质的含义,因而本教材采用“发展性”这一表述,它可以直接而直观地告诉员工: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当然,这只是限于教材编写的表述,并不排斥在其他场合和语境中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这样的表述。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部分,体现了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2](P13)并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2](P13)这些相关论述十分重要,在这-部分有所体现。

第五,在“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部分,增加“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要求。在2018年版教材中,“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部分包括三个要点: -是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三是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三点本来是清晰和完整的,也合乎本教材的要.求。但如果我们立足现实,仔细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发现,本教材的导论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的导论,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和教材的导论。因为它是从整体上讲马克思主义及其指导作用的,而所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因此,这里所讲的“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应该并不限于“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应该包括“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使当代中国老员工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脱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脱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抽象地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当代中国的指导意义,抽象地谈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是不正确的。另外,在这一部分的修改中,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表述。

2.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主要讲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习近平对辩证唯物主义高度重视,主持过中央政治局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集体学习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而增强人们唯物辩证的思维能力,则是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体现和要求。习近平一直十分重视干部群众思维能力的提升,提出并论述了“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等,这些在2018年版教材中得到了比较全面的体现。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五种思维能力的排序,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和要求作了一定调整。因为这五种思维能力不只是治国理政的工作方法和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而且具有普遍的哲学方法论意义,可以看作是五种哲学方法,因而应该被纳入唯物辩证法的体系,.并按照这一体系的要求进行排序。另外,也正是因为这里论述的“思维能力”着眼于哲学含义,因而对于习近平也曾谈到过的“法治思维能力”这种更加具体的工作方法,没有单列阐述。

近年来,习近平一再强调增强系统观念和系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作了精辟的论述,具有重要的思想方法论意义。因此,本次修订在原有五种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系统思维能力”,简要论述了“系统”“系统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的基本内涵,提出了遵循系统思维的方法要求。考虑到“系统思维能力”具有宏观性和综合性,因而将其放在“辩证思维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之后,而排在“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之前。当然,这六种思维能力的排序,特别是“系统思维能力”在其中的确切位置,还可以进一步研究。

3.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讲的是唯物史观及其运用。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一再强调要学习、掌握和运用唯物史观。他亲自主持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体学习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创造性运用并丰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特别是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其中关于人类交往、世界历史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他提出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1](P22)并指出:“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1](P22-23)无疑, 这些内容应该纳入教材内容中。因而本次修订,在第三章第一节“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部分,增加了一个目“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对人类交往和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简要的理论阐释。

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的一个原创性贡献,一经提出便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那么,习近平的这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哪一个基本观点相衔接呢?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哪个基本观点为理论依据呢?学术界对其有不同的理解。有学者认为是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也有学者认为是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等等。其实,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已经对此作了明确的解答,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是对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因而,此处的修订和补充有助于澄清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当然,对这部分新内容,可以根据学术研究的进展,在以后的修订中进一步充实。

在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部分,新增一目“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以更深入地阐释无产阶级政党和领袖的领导作用。

4.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讲的是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其中,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核心内容,也是员工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次修订不仅进一步完善 了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表述,而且增加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内容,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发展。

第一,将“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改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2018年版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本次修订将其改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一般原则”就是“基本原则”,含义相同,而且“基本原则”的说,法在我国更为常用。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通常都是使用“基本原则”,习近平就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4](P109)

自2018版教材出版以来,不论是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学术界理论界学者,并没有对这部分内容的概括和表述提出重大修改意见,说明这些表述基本上是立得住的。特别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以习近平关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中的论述作为依据,而其他部分的概括也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的基本观点为依据,也是有可靠性的。本次修订,又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打磨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郑重地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了。

另外,为什么不用“原理”而用“原则”呢?本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不是更符合教材属性和要求吗?确实,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部分,这一章当然应该讲“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并明确使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这一概念。而教材之所以选择使用“原则”一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基本原则”比“基本原理”的表述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落脚点和行动纲领,比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有更强的现实应用性。而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相对来说有更强的学理性和抽象性。也许正因为如此,当人们谈到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时,通常用“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 原理”这样的说法,而在谈到社会主义学说时,则更习惯用“社会主义原则”这样的说法。另一方面,“基本原则”比“基本原理”的表述更能体现中国话语的风格和习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更多使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这样的说法,而较少使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这样的表述。就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来说,通常更注重理论的运用与实践,这一点也反映在对“原则”一词的偏好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原则”是十分普遍的词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对基本原理的特别还可以有不同的民族特点。我们在当代中国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也应该在表述,上适当体现中国话语和中国风格,这样更容易为中国人所理解和接受。

第二,增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在讲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什么之后,还要讲这些基本原则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这些基本原则的指导作用。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当然包括中国在内。因此,这部分的叙述必然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在2018年版教材中,并没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单列一个标题进行专门论述。在本次修订中,为了更加凸显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和运用,更加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据和性质,在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部分新增一目“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因而它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而且,在讲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时,也讲到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第三,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写入教材。在第三节第三目“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中,增加一小目“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将“三大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写入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并突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意义。当然,根据教材叙述的需要,将这三大规律的顺序做了调整。在这部分,还融入了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关于党的建设和伟大建党精神的论述。

5.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这一章根据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内容,融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2](P21)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等有关精神。

最后,在各章阅读文献中补充了习近平自2018年以来关于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新文章,以及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文献。


二、吸取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和广大师生的意见建议,对教材有关内容作相应调整,使理论阐述更为严谨简明

在第一章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方式”部分,进一步完善了对“物质”概念的理论阐释,明确了这样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是与实践的观点内在统一的”,“人 类的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活动本质.上是客观的”,“马克思主义 的物质范畴从现实存在着的自然与社会存在中抽象出了其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在物质概念上的重大变革是通过实践的发现揭示了社会存在,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局限在自然领域的缺陷,把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的庇护所中彻底驱除出去”。这就既坚持了列宁的物质概念,又更好体现了马克思科学实践观和唯物史观对物质观的变革意义。

在这一节中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部分,新增一小目“意识与人工智能”,阐释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同时强调人工智能并不能取代人类智能。增加这一内容有助于增强这部分原理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联系,并提高当.今老员工的学习兴趣。当然,人工智能技术还处在快速发展之中,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有待于深化,因而这里只作简明论述。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辩证法部分把教学顺序做了对调,改为先讲辩证法三大规律,再讲辩证法五对范畴。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讲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但并不是单独的认识论章,它还包含着实践论和价值论,是实践论、认识论、价值论的合一,实质上是人与世界的关系章,特别是体现了人认识世界、改造和评价世界的能动性和规律性。如果只从认识论角度去看待这一章,并称之为“认识论章”是不全面的。

在第二章第一节“实践与认识”部分,新增一目“科学的实践观及其意义”,对科学实践观的创立、内涵及意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之所以增加这一内容,一是为了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因为这部分内容讲的是这一理论的起源和基础;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作用;三是为了呼应第-章中关于物质范畴的论述。本来,在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中已经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创立科学实践观所带来的思维变革,但在第一章的教学思路和行文语境中,无法全面阐述马克思科学实践观创立的过程和意义。在2015年版教材之前,也曾尝试在第一章中讲授科学实践观及其内容,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有些老师反映“物质”和“实践”的关系比较纠结,不易把握。因而后来就在第二章中展开实践观点,但对这种科学的实践观点形成的过程和意义也缺少论述,因而这次修订增加这一部分内容。毕竟,马克思创立科学实践观对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具有革命性意义,应该在我们的教材中得到较充分的体现。

在关于实践的论述中,增加了有关实践发展规律的初步概括。因为这一章讲的是“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其中不仅要讲认识发展的规律,以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还应该讲人类实践活动本身发展的规律,这个问题以前没有明确提出来,当然也没作相应的论述。我们认为,这次修订中至少应该点出这个问题,并作相应的论述。但由于这是一个新问题,学术界也并没有形成明确公认的概括,因而本次修订仅限于指出实践发展的如下特点和规律性:“实践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效果不断提升的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是一个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互促进的过程,是一个逐步走向真善美相统一、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

在关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部分,本次修订做了相应的简化处理。因为以往这部分论述比较繁琐,涉及很多概念比如“真理的绝对性”“真 理的相对性”“绝对真 理”“相 对真理”等,它们相互交织,还有绝对性与相对性、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的展开论述等,搞得非常复杂。本次修订只是围绕“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关系”来讲,不做过于复杂交织的理论思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和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两章是传统所谓的政治经济学部分,但实际上也不宜简单地称之为政治经济学板块,而应称之为资本主义理论板块。它不仅重点讲了资本主义经济,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而且讲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讲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和未来趋势。

在本次修订中,根据教学需要,对劳动价值论的内容构成做了明确界划。以往大家虽然都在讲“劳动价值论”,但对这一理论究竟包括哪几个部分,它的界限究竟在哪里,并没有明确的说法,只是笼统地讲《资本论》中的内容。这就不便于员工提纲挈领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本次修订尽量明确了劳动价值论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指出它“主要包括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价值重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的理论,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起源的理论,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的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在第五章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中,对关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长期性的阐述进行简化,不再单独设立小目。因为教材中有好几个地方讲“长期性”,第六章在社会主义发展部分讲长期性,第七章在共产主义实现部分也讲长期性。讲得过多不仅重复,而且影响员工信心。另外,在政治经济学相关内容的表述中,做了许多细节表述.上的完善,使之更加严谨通畅,并根据教学需要增加必要的公式呈现。

第六章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部分,完善了相关内容:一是对基本原则的第一条做了简化。2018年版教材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 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根本依据”。这次简化为“资本主 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样更加经典,也更便于员工掌握;二是对每一条基本原则作了展开阐述,理出了其中的要点,以便于员工掌握;三是新增加一条基本原则即第十条:“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2018年版教材讲了九条原则,只在第九条中讲到将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这是不够的。无论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严整性来说,还是从共产党人的追求目标来说,共产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理想都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单独列为一条。这次补上这一条,就使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更加完整。

第六章“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部分,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形势做了新的表述:“当前, 世界资本主义在其发展的长周期中开始进入一轮规模较大的衰退期,而世界社会主义.总体.上仍然处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的调整变革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主要依托和标志,开始进入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长周期的上升期。”这段话内容丰富,提示我们要用“长周期”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三、拓展教材视角,适当增加辅文,以更好服务师生

每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要点”均改为“学习目标”“学习要点”,实现了教材视角的拓展,从主要面向教师教学拓展为面向员工学习和教师教学。

在各章增加经典论述类辅文,内容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国领导人论述,为内容阐释提供理论支撑。增加少量知识拓展类辅文,适当设计增加开放性的思考题,增强员工的问题意识,引发员工主动思考。

(执笔人:刘建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求是,2019,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关闭